2017年6月25日 星期日

全國傳播媒體產業工會 第一次勞工教育 筆記心得

你有看過一邊懷孕一邊爭取勞動權益的工會總幹事嗎?
如果沒有,那現在讓你看看www
好啦這是昨天我去聽血汗媒體業的辛酸血淚
在QA時間拍的
也分享很多跟醫院人事戰鬥的經驗XD


---以下進入正文---

全國傳播媒體產業工會 第一次勞教 筆記心得分享


  主持人是全傳媒工會理事長,2002年入行至今,他說,以前媒體業的勞動意識非常差,最誇張的是陳水扁要連任的那次選舉,主管要所有的記者從2月1日禁休到3月20日,結果天殺的一顆子彈打在阿扁肚子,於是禁休時間延更長,那時出勤採訪的一位記者被抗議民眾用攝影腳架K頭送醫診斷顱骨裂掉縫27針,禁休一路到4月多,太多記者朋友累倒了,高層才決定給休假。

有其他的媒體工作者提到,在公司找不到加班費申請單,或者線上系統不開放,所以只能選補休。更有主管會放話說:如果你要選擇領取加班費,那就不會有年終獎金。

也曾經有記者凌晨一點下班、早上六點上班,工會理事長生氣地問人資
「如果這是你的小孩呢?」 
結果人資無情地回
「我只管他的打卡、不管他的上班時間」


  之前台北市政府一般性勞動檢查,壹電視被檢出2項違法,後來特別針對媒體業實施專案型勞動檢查,就被檢查出7項違法,但據現場講者的經驗,地方政府勞動局是用一個月檢查幾件,來考核勞動檢查員,這就跟用發稿件數來考核一位新聞記者一樣瞎。

大家想想,為什麼現在會有這麼多品質差的新聞,那些重量不重質的主管其實帶給基層記者非常大的壓力,有哪些記者是因為在重大新聞事件花了大把時間找出特殊觀點進行報導而升遷的?
當基層記者被看重的不是採寫能力,而是業務能力,
而你在螢幕面前嘲笑「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
(??尼克問號臉??)

所以,其實地方政府勞動檢查員,不太喜歡「專案型勞檢」因為會比一般勞檢更花時間,導致能夠檢查的件數變少,進而影響到公務人員考核,還有很多勞檢員是約聘僱,明明做的跟高考考進去的公務員一樣,待遇福利卻有明顯落差。

另外,通常勞檢員的年紀在30-40左右,而進到企業內面對勞檢員的,大多是40-50歲的協理、經理等中高階主管,說打太極呼攏也好說身經百戰也好,再加上勞檢員對於媒體業是陌生的,很多違法事蹟其實不能一一查明。

「權利意識是個體的?還是集體的?」


  理事長說,我常常在想,為什麼最近身邊的同事會開始注重勞動權益,真的是因為我們這一行已經崩壞到不行。

越來越多紙媒廣告主收入越來越差,被電子媒體、科技取代,舉例,雖然現在有打卡app,可是事情一發生,記者魂or職人精神(講好聽一點)還是會讓你寫稿,有些慘一點的狀況是主管不讓你進發稿系統,要你用line傳給他審,來來回回地修改,就變成了「勞工個人能力問題,不可歸責於資方」,更糟的是有些公司過了一定時間,不讓你掛名在網路新聞上,你坐在電腦前發稿,搞了半天,掛的「綜合報導」,連點閱率都不算你的。

  最後還有蘋果日報第一個領到加班費的員工來現場XD

他們的人資也勸導過他們要是想領加班費,就沒有分紅,後來算過認為領加班費比較划算,公司規定只能補休,但線上登記的系統可以選擇領取加班費。

318之後某個晚會,他在現場報導到晚會10點結束,他也客氣地只登記2小時加班,用他新聞的發稿紀錄來做為加班證明,後來人資打電話來說不能領加班費,他馬上用錄音APP錄起來,作為蘋果日報違反《勞動基準法》的證據,就這樣折騰了半年,3月的加班費,8月才領到,也就只有他領到,那些「被補休」的同事,什麼都沒有。

還有很多精彩的啦!

不過我吃便當的時候無法一心二用,很多沒有記到~

  總之勞檢不是萬能的,權益不能依靠政府良心發現施捨,唯有勞動現場的勞工團結起來形成一股能夠與資方抗衡的力量,透過工會爭取,才能夠真正解決過勞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